(中国金融杂志记者 刘宏振报道)面对国际资本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中国概念股(下称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或A股二次上市。2020年以来,京东、网易等10家公司已经完成了赴港二次上市,中金公司、东鹏控股等则选择在A股进行二次上市。中概股回归趋势如何,将面临怎样的问题,又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热议的问题。在第11届财新峰会中概股回归分论坛上,来自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学术界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
中概股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可能正在面临监管环境和投资者态度的变化。对此,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巍表示,中概股出海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取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提升了国际知名度,而美国的投资人则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双赢的。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政治性的“噪音”,但是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告,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都将创造自2014年阿里巴巴纽约上市以来的新纪录。而且2020年美国资本市场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中同样包含着诸多以收购中国企业上市作为目标的公司。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的合作,是人心所向。
他指出,美国投资人存在的忧虑部分归咎于美国自身监管制度的缺陷。美国将针对外国私人发行监管规则适用于中概股公司,制造了法律的漏洞。另外,让美国投资人产生忧虑的更加重要的原因在于中概股的法律地位和资产属性。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投资人会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质量包含在定价因素之内。因此对于真正着眼于长期发展,希望能够取信于美国投资人的中概股公司而言,如何建立一套有法治保障的公司治理体系,还值得认真地考虑。中概股公司可以聘请在美国具有声望、资产的人士出任公司独立董事。但是如果独立董事的行为不受到美国法律的制约,即便在美国再有声誉和资产,也不足以让美国投资人信服。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如果美国政府或者相关机构从制度和意识形态出发排斥中概股,其本身就会影响美国股市在全球的中心地位。因为中小市值的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实际上估值偏低,远低于中国的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他预计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市值公司通过私有化,在中国市场重新申请上市。二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渠道参与,而在二次上市之前的PE投资机会,则需要遵循对外直接投资(ODI)规则。不过,随着更多大规模的公司在A股发行存托凭证(CDR),中概股回归的投资机会并不只在中国香港具备,估值差异、市场空间套利的空间也应该会越来越小。
中概股回归为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许多中概股选择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而中概股的回归使得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本身的结构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香港交易所市场管理科副主管及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鲍海洁指出,在过去两年多,自实行新的上市条例以来,整个香港市场有非常大的变化。这个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资产的改变。上市资产主要类型从过去的金融、消费类的股票到“新经济”的上市公司,后者融资占比已经达到了整个市场的57%。目前前十大上市公司中,有八家都是“新经济”领域的公司。而在3年前只有两家。从这个数量来讲,香港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二个方面,中概股带来了原来存量的投资人,比如很多美国投资人在亚洲设立基金,然后再继续在中国香港上市,原来已经在美国上市的转为中国香港的注册股票,然后在中国香港做交易。另外,由于时区上的交易便利性原因,很多亚洲投资人热衷于认购中概股。成为中概股在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力股东。
第三个方面有新市场动能。中国香港的恒生指数过去有数量限制,只有50支股票进入指数内。最近恒生指数进行了两次调整,分别纳入阿里巴巴、小米、美团等上市公司。以往恒生指数的表现往往低于其它板块,部分是因为恒生指数过去代表的是旧经济,现在恒生指数的调整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香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流动性非常高,也非常有深度和活跃的市场,过去11年当中有7年在全球的集资额位居第一,这个趋势在未来仍然会有很好的体现。
如何面对中概股回归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管理层完善上市公司质量。吴敏文认为,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中概股的回归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和提升A股的全球竞争力的意义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逐渐落地,中概股回归A股的制度框架、市场规则已经成型,这是资本市场改革了不起的成就。但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A股市场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远低于美国市场。短期中概股的回归比较吸引眼球、吸引市场短期的交易甚至是投机性炒作,但长期来看,还是个称重器,A股市场和美国市场、中国香港市场会放在同样的维度去比较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
张巍认为,对于中概股回归,首先是放低门槛,方便进入,这需要脚踏实地做好发行注册制的改革。注册制绝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监管的理念,即摒除进入资本市场的行政壁垒,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本配置效率。放低进入门槛的同时,要优化上市公司进入市场之后的监管规则。新修订的《证券法》要进一步考虑补偿与震慑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震慑违法的政策导向。中概股的出海,应该说是展现了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上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机会。而中概股的回归,也给市场带来了完善资本基础制度建设的一个激励。通过各方面的协作努力,有望形成一个来去自由、健康竞争的国际化的公司体系。